首页>高教信息>文章内容
十年培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队”
时间:[2011-05-17]来源:党政办公室 作者:党政办公室 点击:861 次

十年培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队”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巡礼(四)

打开思维和智力大门的钥匙

  ——评《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林崇德先生的力作《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一书,是对林崇德教授及其团队所进行的思维和智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及其推广与应用的系统、全面总结,为回答思维和智力的若干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尽、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

  该书紧紧围绕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展开。其基本理论观点如下:(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林教授认为,智力是指成功解决某种问题且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由六因素(思维、感知、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构成。智力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式、组成类型、表现范围等四个方面,它主要由思维品质来决定,是“思维核心说”的基石。(2)思维的三棱结构。认为人的智力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思维结构的差异,而思维结构由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品质、自我监控、非认知因素等六种因素所组成。这一“三棱结构”即“聚集思维结构智力理论”,展示了思维乃至智力结构的多元性;说明了智力主要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在自我监控的控制和指导下,在非认知因素的作用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能力。

  《我的心理学观》共分十章三十五节,内容层层深入,囊括了有关思维和智力研究领域内的众多问题。第一章主要论述这一理论的来源,它来自于对朱智贤教授理论的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对其理论作进一步升华和深化。在本书的第二章林崇德教授对一些经典智力理论的观点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并有选择地吸收了某些观点以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近20年来国际上关于智力的5种最新理论,林崇德教授进行了科学的评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理论研究、行为研究和脑机制研究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地论述了林崇德教授30年来开展的智力研究,体现了他对心理学研究中社会面与自然面关系的重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六章到第十章则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智力的开发和培养、从教师素质角度谈思维品质的培养、智能发展与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叙述了林崇德教授及其课题组所进行的诸多应用研究,为我们展现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的魅力和实际作用,体现了理论、实证和实践研究并重的研究范式,体现了“认知——实验——再认知——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也体现了发展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极好结合,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智力内涵和更为有效地指导中小学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部构建了中国化的智力理论、方法科学、实证有力、指导性强的专著,一经出版,便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光明网等媒体对该书的出版作了报道,《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和《心理与行为研究》等杂志纷纷刊登了该书的相关书评,相关研究专家就该书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该书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除此之外,专著里的有关成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心理学杂志上刊发,其中的核心成果“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一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理论心理学杂志Theory & Psychology 2003年第6期,根据著名的英国学术出版集团SAGE Publication网站发布的2006年数据统计,该文跻身该杂志自创刊至200617年来所有600余篇论文“被阅读次数最多的50篇文章”排行榜,位居第6位,充分显示了该书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学术交流活跃 积极走向世界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与国际上多个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多层次定期学术交流机制,促进了中心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扩大了中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该中心与德国杜伊斯堡—爱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定期在德国和中国举行国际研讨会。20026月在武汉大学举行“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12月在武汉大学召开主题为“区域差距、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国际研讨会。20078月在德国杜伊斯堡—爱森大学召开了主题为“长期经济增长及其对中国和欧洲的挑战”的中德学术研讨会;20094月,在武汉大学举办了主题为“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中国与欧盟的比较分析”的中德学术研讨会。与杜伊斯堡—爱森大学的学术交流已形成固定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心与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2008年中心马颖教授被邀请参加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主题为“转型与发展”的第12次年会;20094月,郭熙保、马颖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希腊马其顿大学召开的题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分析”的第13次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201010月,中心承办了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比较专题国际研讨会,与会的外国专家学者分别来自英、德、法、意、俄等9个国家。该次国际研讨会是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学术研讨会,也是国际知名学术团体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专门研讨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思想的学术盛会,扩大了外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思想的了解,促进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大大提升了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中心与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每年定期举行国际研讨会。200810月,中心与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在莫斯科合办了“俄中经济思想史与方法论专题研讨会”。200910月,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高等经济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联手举办的“中俄经济转型与发展比较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20106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在莫斯科合作举办了第三次“俄中转型与经济发展:过去与未来”专题研讨会,中心有7位教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作了学术发言。中俄研讨会会议文集已在俄文网站上发表。

    此外,20095月中心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合办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与社会政策”学术研讨会,中心有5位教授参加并作了学术报告,与日本同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论文已由日方结集出版。

  2006年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该会挂靠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张培刚教授、谭崇台教授等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担任名誉会长,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教授担任该分会会长,分会现有学术委员19人,理事71人。发展经济学分会已成为我国从事发展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的学术平台,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4次发展经济学年会,《光明日报》、《经济学动态》等报刊对年会学术研讨作了报道,该年会在学术界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另外,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100期“增长与发展”论坛,分别邀请美、德、法、日、俄、意、奥地利、印度等国20多名知名学者以及国内50多名学者,来该中心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已成为武汉大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

携手中西部 共绘未来图

——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问:欣闻贵所在近期教育部基地评估中又一次获得优秀,在教育部的两次基地评估中都获得优秀,非常不容易,您认为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什么?

    杨:建所10年来,我们一直秉承这样一个宗旨:关注基础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通过政策研究和实践变革推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我这一任上,我最想做的事情之一,是把学校变革与发展的东部经验有效地辐射到中西部去。

  问:往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想法是不是考虑了很久?

  杨:是的。在2004年基地评估中,评估专家组就提出,希望将基地实力和影响辐射到我国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随即,在叶澜所长策划和倡议下,成立了意在促进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合作发展共同体”,开展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研力量与中西部地区同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问:这样的战略性转移很具有挑战性吧?

  杨:是很有挑战性,还好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基地一部分同事多少有些相关工作经验。为基地研究力量及思想资源向中西部的辐射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定下了以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基调,因而近些年来我们加快了对中西部的工作节奏。

    问:我听说您今年已多次前往中西部地区?

    杨:是的,我们是想在中西部跟他们携手创建素质教育创新示范区,第一次去云南,到了临沧、耿马、沧源等地,很多次被当地教师、校长们艰苦的生存状况所震撼,同时又为他们的执著奉献而感动。第二次去了玉溪市和宁洱县,通过考察初步确定了科研合作和学习化社区建设的试点。1月和4月两次赴汶川,9月去了重庆磋商如何合作创建西部教育国际化试验区。

    问:基地推进与中西部地区合作研究的进展情况怎样?

  杨:首先是我和我的同事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几个相关的调研报告;然后是发现新的发展增长点,寻找与中西部合作的新起点。

    问:您前面提到的“合作发展共同体”作用发挥情况如何?

    杨:那是我们基地在体制创新上的亮点,不仅继续发挥作用,而且拓展出了新的功能。比如说,过去共同体中,主要是中西部力量加入到东部的项目中来,现在增加了我们参与中西部的项目(如西南民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过去是强调把东部经验拓展到中西部,而现在是东、中、西部联手创建素质教育创新示范区,让地方高校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问:我注意到您总是用“辐射”、“拓展”这类词语而不是用“推广”,这是为什么?

  杨:这是因为,不同梯度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有自己特定的“生长”环境,那些在东部被证明为有效的东西,与本地的特定条件是匹配的,迁移到中西部可能“水土不服”,所以不能简单地讲推广。更为重要的是,中西部同行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研究经验,双方在一起对话、互动,其境界与效果远非颐指气使的所谓指导能比。

    问:您对基地与中西部未来的合作研究有哪些设想?

 

    杨:在基教所未来5年发展规划中,首先考虑的是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研究的国际化,另一个就是携手中西部,创建素质教育创新示范区。其次,设立重大项目,集聚力量开展研究,其中,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式研究是实践变革板块的领衔项目。最后,逐步形成分布合理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区,在中西部选择合适容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地区,常年进行观察、调研等研究,这可以保证在推进实践发展的同时,源源不断获得所需数据资源。

发挥学科融合优势

服务和平发展大局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是20001月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基础上,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重新组建的跨学科台湾研究机构,也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厦门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2004年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主要支撑力量。20101月,该中心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全国最早招收涉台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培养多学科台湾研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机构;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台湾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许多毕业生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骨干力量。在科学研究方面,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吸收国内一流的台湾研究专家学者加入相关的重大项目研究。该中心秉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的建院宗旨,整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教育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展开跨学科交叉融合协作研究,成为海内外学科结构最齐全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10年来,该中心积极承揽各类科研任务,在服务两岸和平发展大局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台湾研究中心近5年来先后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其中2009年以中心研究人员为主力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问题研究》,充分彰显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的高水平科研能力。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屡获肯定的法宝,注重实地调研已经成为中心研究人员的自觉行为。严谨治学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为公认的涉台学术研究重镇。10年来中心研究人员公开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00多部学术著作,其中不少创新研究成果和观点引起了两岸舆论界的高度重视。中心学者专家经常以学术讲座、在海内外媒体上发表评论等方式,发挥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台湾知识水平、向海外人士释疑解惑的作用。

发挥思想库作用

为国家重大社会经济决策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要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特点,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背景和基本国情,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和决策更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了中心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除了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龙头”和“平台”的作用以外,还要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的重大社会经济和人口决策服务。10年来,在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的原则指导下,中心发挥团队精神,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决策产生了直接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展。

    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对这样一个具有全局性重大影响的问题,中心从2004年起开展有关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管理情况的专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在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到湖北、甘肃、安徽、江苏、河北、云南等省的农村,足迹踏遍那里的山山水水,访问了许多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形成了一份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分析的系列研究报告。报告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取消二胎生育间隔限制的建议,提出了关于改变再婚和未婚生育政策的建议。该报告上交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后,得到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该调查结果很有说服力,是“基本国策”确立20多年来,在该领域进行的最深入、系统的专门调查。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主任办公会议专门听取了该项调查的主要发现,充分肯定了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计划生育的“国策”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决定,决定推动取消二胎生育间隔限制,推动关于再婚、未婚生育政策改革。在以后的几年里,全国十几个省陆续在省级计划生育条例中取消了二胎间隔限制。其他十几个省则大大放宽了这种限制,并正在修改条例,准备最终取消二胎间隔限制。这是计划生育国策确立近30年来首次重大的变革。

  调研报告的英文版公布后,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为我国计划生育争取国际上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国务院负责人口、难民和移民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吉恩·杜威先生来华期间,专程对中心进行了访问,与中心研究人员就中国人口政策、特别是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对美国的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为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面临进一步完善的重大需求。中心承担了国家下达的完善人口政策的研究任务,组织人员对完善人口政策的原则、内容、路径和具体方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构建模型,对完善政策过程中和完善政策后出现的各种人口变化进行了实际的模拟。研究报告对中央关于完善人口政策的重大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