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教信息>文章内容
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时间:[2011-05-25]来源:党政办公室 作者:党政办公室 点击:1005 次

 

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柴葳 余冠仕

    5月23上午,300多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科学家代表和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在京参加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这是继1989年、2000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性大会。

  2000年以来的10年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产出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论文增幅近4倍多,科研质量也大幅提升;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从2000年的46.7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70.3亿元……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我国基础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在若干科学前沿取得了高水平成果,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基础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数据】11.88万篇、8.59%,这是2009年我国内地国际科学论文的总篇数和占世界份额的百分比。我国国际学术论文数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八到2009年的世界第二,总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八,是近10年间我国基础研究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日,由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的10年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产出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论文增幅近4倍,已跃居世界第二方阵。以发表国际科学论文的数量计,2009年科学成果产出超过传统的科学强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科学论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科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国际科技比较研究组”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8年间,在全科学领域中国进入世界前1%和前10%的论文数的比例从2001年的1.1%上升到2008年的3.8%,世界排名从第14位上升到第8位。

  “全社会对基础研究认识不断深化,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表示,我国整体科技工作和基础研究进步显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为我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各项重大工程的成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的前瞻性研究所取得的大批成果,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相关数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发的社会舆论热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高速发展中面临的瓶颈。截至2009年底,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已分布到了近50个国家,但中国至今没有一位本土科学家获此奖项。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比较落后,未来发展还任重道远。”中科院院士、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吴国雄认为,要突破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障碍,就要改变小作坊生产的传统思想,反对论文数量导向的功利主义评估体系,实现真正的“开放、流动、联合”。

  《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分析,原创性成果偏少,缺乏在科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师,使得我国基础研究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整体水平与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前移到基础研究阶段,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管制不断加强,我国许多产业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在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师昌绪看来,解决国家重要产业和国家战略目标的瓶颈性问题,关键在于增加基础研究积累,给予长期持续投入。“‘973计划’在这方面是个很好的尝试,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师昌绪说。

  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体制和文化是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深层次因素。随着我国科研“硬”环境的明显改善,“软”环境问题日益上升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障碍,人们意识到“创新的土壤最重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等问题成为推进我国基础研究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瞄准国际基础研究前沿谋划未来发展

  【相关案例】20106月出版的《自然·光子学》,封面论文发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来自中科大和清华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河北怀来和北京八达岭之间分发了一对纠缠光子。16公里!这是目前国际上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大距离,再次刷新量子传输的距离纪录,迈出了量子通信技术走向实用的重要一步。

  “如果10多年前,国家没有对电动汽车、新能源、生物技术的部署,我们今天是无法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舞台与其他国家同场竞技的。因此,我们现在就要面向未来的几十年,加强基础研究,实施量子调控、纳米、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干细胞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科学计划。”这是科技部部长万钢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语。

  万钢表示,未来10年,我国的基础研究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布局、大力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宽松自由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试验平台、推动基础研究的开放与交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培养和吸引优秀领军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带头人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所以,我们需要面向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培养和引进大批的青年学术骨干。现在,这样层次的全国性人才引进还远远不够。”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生命吉祥坊国际娱乐官网_www.well188.org院长马红建议,推进各类人才引进计划,除了各个人才引进单位的努力,还特别需要从国家层面落实对引进人才支持的政策。

  ■相关链接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发展状况

  2010年,经初步核算,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经费328亿元,约占全年R&D(研究与开发)总支出的4.7%

  ■从2006年起,高校基础研究经费规模超过研究机构,成为我国最大的从事基础研究活动的部门。

  2009年,我国基础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6.5万人/年,是20007.96万人/年的2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