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部专业建设主要成绩
发布时间:2019/6/3 10:29:3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69

 

 

  1、形成了“三阶段四融合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实训场景公司化,全真模拟软件蓝领的工作环境,定期与中国武汉光谷、武汉金融港和武汉花山软件新城等软件企业建立员工互访机制,感受产业氛围,积累行业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企业工作氛围,熟悉企业管理规范,同时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形成了“三阶段四融合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阶段”,即第一、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并进行仿真训练阶段,第三学年在武汉金融港软件园软件企业及其他软件企业进行职场操练和顶岗实练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开发实战,参与产品全程生命周期的开发过程,积累实践经验。

  “四融合”,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与职业人融合、教师与项目经理融合、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学习内容与企业项目融合。

  “五对接”,即坚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逐步完善“三阶段四融合五对接”的以融合、创新为主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融合、顶岗实习,以灵活的多学段的教学组织形式解决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将企业文化认知、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企业实习形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学生的仿真训练、职业操练和顶岗位历练,让学生不断积累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完善,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创新了 “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的办学模式

  本专业2013年根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开展校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原则,按照“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的办学模式运行,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前提前下,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用、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校企文化互融互通的双重管理。

  3、形成了分段式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

  本专业的分段式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学校示范推广。主要作法为:仿真软件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实训教学项目一体化,突出技能的培养,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融为一体,以“小班小组”为单位,将软件项目贯穿教学始终,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目标,把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模块化,以连续多周为一个教学周期,将整个专业学习时段分成几段。

  在教学组织上,推行“积累技能—积累经验—适应岗位”的三步递进基于软件开发流程的项目导向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能力考核“标准化”。

  在项目化实训过程上,以单项技能训练为基础,以项目能力形成为重点;以项目实训为方法,以技术综合应用为突破;以真实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形成为目标。

  在技能考核上,按软件企业对入职人员的代码编写能力、Web页面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等要求,与企业建立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库,明确规定训练方式、熟练程度及达到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考核。

  4、建立了专业人才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了“五级教学巡查联动”监控机制。实施教务处教学检查员、督导室督导员、教学学部教务员、辅导员、学生信息员等“教学巡查联动”监控机制。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完善校内实训组织管理规定和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质量保障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实训质量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

  二是实施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评价制。在教育行政部门人才培养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下,学校实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评价制,学校对学部实行教学质量年度目标考核制,促进各教学学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是建立了数据化的考核机制。通过双证率、就业率、获奖率、毕业生满意率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估、自我督促、自我完善。

  5、培养了具有较强竞争力指数的专业人才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程序员级别比例也不断提高,达到40%以上。在己举办的十一届全国软件设计开发大赛中,学生获奖达60多人次。

  在2018年麦可思(Mycos)公司进行的调查中,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达94.9%,调查涵盖的综合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就业满意度在四大指标,本专业2018届毕业的数据均高于平均水平。